简单的来说,陀飞轮就是一个装载著机械机芯中最重要的机制:擒纵结构的一个会转动的装置,它以一个框架承载,与机芯轮系以齿轮、齿轴连接,以平面三百六十度转动。其用途在19世纪被发明当初,是用来校正补偿长期同一方位佩戴怀表,因地心引力牵引而造成擒纵结构的位置性误差。 (陀飞轮内部构造图) 而陀飞轮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这个框架在动力充足的情况下可以自体转动,里头搭载的摆轮也会原地左右来回摆动(以规律时间),许多机械钟表的爱好者最喜欢观看陀飞轮的动态美感。 陀飞轮最常被放置在面盘的这一面,面盘开了一个小圆孔,露出陀飞轮美妙的动态,而这个小圆孔上常常会有一个小小的横杆(我们称为固定表桥)两端固定在面盘上,中央固定陀飞轮中央轴。很多人拿这个标准来横量是否为陀飞轮,其实是不正确的,因为还有另一种陀飞轮称为“飞行陀飞轮”就是用另一种方法来固定陀飞轮装置,而不需要这个固定表桥。 (LV飞行陀飞轮腕表) 另外有一种腕表设计为,面盘上也开了一个小圆孔,可是露出的是机芯内的擒纵结构,很多人看着面盘开了一个孔,就以为是个陀飞轮,其实也是不完全正确的判断方式。 (FRÉDÉRIQUE CONSTANT Amour 心跳系列腕表) 陀飞轮的价格从十几万的中国制陀飞轮,到30多万的瑞士制陀飞轮,更有百万定价及以上的瑞士陀飞轮,现在能制作陀飞轮的国家品牌,还有德国(格拉苏蒂原创、朗格等)以及日本(精工集团旗下的贵朵),并没有所谓的真的陀飞轮或假的陀飞轮,只要是能够正常运行的陀飞轮,按照陀飞轮的制作方式打造,就是陀飞轮装置。 价格低与价格高的陀飞轮最大的差异,在于工艺精密与精细的程度差异,也在于品牌声誉与定位。优质的陀飞轮一定是精密手工装饰与组装的成果,并且在运作性能上优秀且顺畅,陀飞轮装置的现在已经从平面360度转动演化到立体多方位转动,因此工艺呈现非常丰富且多样化,这也是以较低较快成本打造的陀飞轮装置无法比拟的。 (积家Duomètre Sphérotourbillon双翼系列立体双轴陀飞轮腕表)
1801年6月26日,Abraham-Louis
Breguet(1747-1823)取得陀飞轮的专利权,希望通过不停旋转的机构来抵消地心引力对钟表走时的影响力。200多年后,陀飞轮结构已经从平面到立体、数量已经从一个到多个,但是对制表技术与艺术的追求从未改变。 “陀飞轮”(Tourbillon),是指机械钟表中的“旋转擒纵调速机构”,这种装置的特点是摆轮和擒纵机构在自身运行的同时还能够一起作360度旋转,所以最大限度减小了地心引力的影响,提高了走时精度。它代表了机械表制造工艺中的极高水平,由于其独特的运行方式,已经把钟表的动感艺术美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英国科学家牛顿
(1642-1727)
通过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现象,认识到万有引力的作用并且建立了引力定律。这些科学的进步也有助于钟表匠更好地理解钟表精度的问题,为什么表的走时会不准确?他们发现其中的一个原因:当表放置在不同的方位时,地球引力对机芯中运动的机件会产生作用,这样就影响了走时的准确性。但是这个问题并没有难倒具有智慧的钟表大师,因而历史上的制表奇才——宝玑(Abraham-Louis
Breguet)通过自己的陀飞轮发明揭开了“表中之王”的神秘面纱。 公元1801年6月26日,宝玑取得“陀飞轮”的专利权。这个伟大的发明有一个能够旋转的框架,其中容纳了游丝摆轮(机芯的心脏)和擒纵器等构件。当飞轮框架在均匀地旋转时,摆轮和擒纵器也在自身运动的同时不断地改换位置,因此最大限度地抵消了引力的影响(尤其是表被垂直的放置时作用更明显)。从1805年至1823年(宝玑去世的年份)十六年中,只有35只“陀飞轮”表被出售,足以说明这种表制作的复杂程度。也正因为如此,后继者们把它看作是最伟大的钟表发明。 1878年,Moritz
Groβmann (1826-1885)
在德国的格拉苏蒂地区建立了德国钟表学校。这所学校里许多学生和老师的名字都被记录在钟表制造的历史中。1927年,身为教授的汉威(Alferd
Helwig)在这里制作了“飞行陀飞轮”的模型。最终这位具有钟表专家和教师双重身份的钟表大师,把他的巧妙构思应用在实际的怀表中,为当地的表厂制作了“飞行陀飞轮”怀表,这些经典的作品体现出德国人严谨与创新的制表精神。之所以会出现“飞行”二字,是因为在这种结构中没有了“飞轮固定支架”构件,而它在宝玑发明的飞轮结构中却是必不可少的,从外观看上去整个旋转框架是悬浮起来的,而这样做的效果提高了飞轮表运转时的神秘感和动态艺术美。 “宝玑陀飞轮”结构由“飞轮旋转框架”和“飞轮固定支架”两部分基本构件组成。这种结构的发明意图就是通过把擒纵和调速两部分机构组合在一个360度旋转的框架中,通过整体的动态运行来抵减在不同方位时地球引力对钟表走时精度的影响,这样一来,计时的准确度就会大大的提高。另外,基于以上的设计原因也使飞轮的制造非常地困难,细小的零部件必须具有极高的精密度来配合,否则的话,不要说提高走时精度,恐怕连能不能正常运转都是问题。所以这也就说明了陀飞轮表为什么稀有和珍贵的道理。 按照不同的组合方式,第一代飞轮表可以分为两类: (1)同轴式(即摆轮的中心和飞轮结构的中心在同一轴心上); (2)偏心式(亦称非同轴式,即摆轮的中心和飞轮结构的中心不在同一轴心上)。 在“飞行陀飞轮”结构中没有了“飞轮固定支架”的构件。从外观来看,取消了横在飞轮结构上的支架,这样的优点在于提高了飞轮在运转时的新奇感以及动态表现力。在摆轮自转的同时能够清楚地看到擒纵轮与摆轮围绕着一个轨道作360度的旋转。当然这样的结构在加工方面也更加困难,从另外一方面也再一次揭示了飞轮表制造的高超工艺水平。“飞行陀飞轮”表也有“同轴式”和“偏心式”两种类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