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陀飞轮装置冲出机芯走到表面后,它的观赏性立即大为提高,间接埋下了陀飞轮技术更上一层楼的伏笔。而为陀飞轮发展史写下新一页的主人翁是一位生于德国的制表大师阿尔弗雷德?海威格。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把陀飞轮放在表面的做法,便没有浮动陀飞轮的出现。阿尔弗雷德?海威格自小接受德国式的制表技术训练,在位于格拉苏蒂的德国制表学校毕业后,为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技术,他穿梭于不同国家深造,开阔视野。学成后他返回故乡执起教鞭,将自己从各方集结的思维和技术传授给下一代的表匠。除了教书,他还与行内人士保持密切接触,不断进行研究工作。在教学相长的带动下,促使他在1920年成功将陀飞轮技术进一步提升,制成浮动式陀飞轮(
lying
tourbillon)。浮动式陀飞轮与之前由亚伯拉罕-路易斯?宝玑发明的陀飞轮,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宝玑式的陀飞轮,需要分别靠基板(
mainplate)和搭桥(
bridge)一上一下的将陀飞轮框架位置固定,让框架在沿着轴心转动时不至移位。浮动式陀飞轮则更进一步,去除了框架上的搭桥,让陀飞轮看起来好像悬浮于半空中一样。情况就好像我们拿着一根木棒,最初用两只手分别握着木棒的两端,然后其中一只手放开,只用另一只手握着一端一样,你会发觉较难把木棒固定。制造上复杂了,在视觉效果上也带来了更悦目、更吸引人的效果。没有搭桥的阻碍,陀飞轮的舞姿便能更无遮无掩地在表面上呈现出来。
|